.jpg)
成功的 交易者不会让自己的 情绪、 脾气或 挫折 影响自己的交易。
当地时间3月25日,美联储主席 鲍威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复苏,美联储已经向公众提供了有关未来行动的指引,随着我们朝着目标取得 更大的进步,美联储将逐步减少国债以及MBS的购买量”。
这被外界解读为 美国要缩减“ 量化宽松” 政策支持力度。
上周, 美联储议息会议保持 利率不变,而且称在2023年前不会加息,继续保持零利率和相应的购债规模,俨然一副宽松到底的架势。
而今,此番态度变化的背后意味着什么?真的要“紧货币”了?历史上看,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,美联储从未真正退出“量化宽松”政策,曾经勇敢的两次尝试,也在市场的大幅动荡中缩手。
其实,鲍威尔 表态隐含了一个 假设前提,就是美国经济朝着目标取得更大进步。
这种假设型的陈述表态,更可能的出发点是着眼于美国财政政策的新一轮宽松。
3月11日,美国政府签署最新的1.9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政策;之后又多次传出将推出下一个重大经济方案的消息,方案总额预计3万亿美元。
美元周一小幅走低,多数G-10货币窄幅波动,市场等候周四 公布的美国5月通胀 数据,这将是下周美联储政策会议前夕公布的重要经济指标。
美元指数跌0.17%,报89.98,美元 波动率指标 跌至15个月低点。
上周五公布的 美国就业数据弱于 预期,已促使 投资者重新思考美联储减码前景。
指标10年期 美债收益率盘尾报1.569%,盘中一度跌至1.560%,上周五报1.628%。
上周五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令美元承压,因投资者押注就业增长不够强劲,不足以加剧对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的预期。
这一走势在周一继续,美债收益率在周五下跌后变动不大,令对美元的需求减少
0 Comments